left
home
p13
www25
《今天》文学杂志网络版
线
《今天》杂志今天要闻今天推荐李雾点评专辑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访谈评论


弄堂里的白马
王安忆

很久以前,弄堂里时常光顾一匹白马。城市里的居民一般对牲畜没什么经验,看不出这马的品种,年龄,只知道这是一匹母马,因为它来到弄堂是为兜售它的奶汁。从外形上看,这匹白马的骨架算得上高大,也许是对于小孩子的眼睛,而且还算得上健硕,这也是小孩子的来自连环画和战斗电影的印象。这么说来,它就是一匹标准的白马。说是白马,却不是雪白的白,而是有些黄和枯,像某一种干草,事实上,城市居民对草也没多少见识的。总之,它不像听起来那么耀眼,反是暗淡的。但是,这才像是一匹真马。要知道,这是在弄堂,内外都是街道和房屋,还有熙来攘往的人和车,一匹白马,终究是有些神奇。

它不是定时地来到这里。一月内,一周内,一日内,不定什么时候,先是传来叮叮的铃声——那是它的主人,一个脸色严峻的北路人,拴在它脖子上的铃铛响,然后,就听见得得的马蹄铁敲在水门汀地面上,很清脆地过来了。小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应声奔出门去,一下子纠结起一伙,向白马迎去。白马在小孩子的拥簇中,徐徐走来,每到一扇门前,就停下来。它的主人并不吆喝,只站着。白马呢,也站着,小孩子们则乘机与它亲近一下,摸摸它的鬃发。它的鬃发在前额上剪齐成刘海,加上脖子上的铃铛,这使它显得很稚气,像一个小姑娘。这一主一仆静静站立着,等待门里的人家决定要不要买一碗马奶尝尝。人和马都是矜持的。他们等一时,并没有什么动静,就再向前走。倘若有人从门里出来,买一碗马奶——这样的情形,概率大约是二十分之一,于是,北路人就从肩上卸下一个马扎,坐到马肚底下,开始挤奶。淡黄色的奶汁,并不汹涌,而是极细弱地,滋滋洒在买主的白瓷碗里,渐渐积起一层,又渐渐平了碗沿。然后,起身收了马扎,继续走去。小孩子也恢复了活跃,方才他们都静着。马的奶头,在北路人瘦长手指的揉搓下,长出来许多,很叫他们骇怕,而且可怜。这时他们又高兴起来,拍着白马的身子,感觉到它的骨骼,随了走步的律动。手心里有一点暖意,从很深的深处传上来,是白马的体温。此时,白马似乎与小孩子有些稔熟,它冷不防扫一下尾巴,不轻不重在一个小孩子脸上抽一下,是和他嬉戏。

这条弄堂规模比较大,从临马路的大弄口进来,分向两侧,有平行十数条横弄。最底部的横弄则向一侧延伸,两边的房屋渐渐退出,换上两堵墙,形成一条狭道。白马走遍整条弄堂,最后走到弄底,从弄底的横弄走去,消失在狭道里。小孩子一般是在这里止了步,那条狭道被墙挟持着,难得有光线投入,有一种阴森的气氛。弄堂里的小孩子,一般不走入那条巷道,也不晓得是会引向什么地方。

关于这匹白马的身世,有各种各样的传说。依时间的顺序排列,最久远可推至嘉靖年。那时候,倭寇在海上活动猖獗,常有从吴淞口入黄浦江,上浦东过浦西,烧杀掠抢。其时,上海是县治,叫上海县,属松江府管辖,以此可见,还荒僻得很。但是朝廷专设了海防道,出兵抗击海上的侵犯,无奈总是胜少败多,无数官兵丧身对方的枪炮下。那小日本特别骁勇善战,江上过来,弃船登岸,一下子上了城墙,哗地铺满在民宅的楼顶,从连绵的屋瓦横扫过去,势不可挡。这一年,倭舟七艘,人不知鬼不觉突然入了吴淞口,海防佥事董邦政亲自部署,安排神枪手潜在城墙残破处,上一个,射一个。敌寇死伤无数,然而却坚执不退,直至十八个日夜,终不能近前,只得在周边城郊扫荡一圈,呼啸而回。董邦政退敌成功却不敢大意,晓得事情没那么简单,那倭寇吃了一堑,必会变本加厉,所以更加防范。果不其然,不出一年,有一日,城下忽冒出几千倭寇,是从金山登陆,沿江岸而来,从陆路进逼。只见一骑白马,遥遥领先,犹如刀锋切入守城之阵,所到之处,立时血溅路开。上房越墙,无所阻碍。眼看敌寇如灌水一般直向城门灌去,千钧一发,海防兵陈瑞挥刀迎向马首,刀起头落,落的是一颗人头,白马早已偏过,绕陈瑞而去。陈锐接住寇首,衔在口中,破入敌阵,敌寇大骇,乱了阵脚,掉头遁走。如同潮涨之来势,又如退潮之去势,转眼间风清日明,只是那一匹白马,神龙见首不见尾,再无踪影可寻。人们说,那白马当年从东门进城,从此就在沿江一带活动和繁衍,日月变迁,那卖乳的白马许就是它的后裔,因这弄堂正巧在旧城东门附近。那牵马人又是谁?是当年收留它的恩主的后人。按此说法,应是本地人才对,却为何是异乡客?对这样的疑问,也是有解释的。要知道,从宋元开始,吴淞江下游就有支流从城边经过,江上往来商船无数,江岸则成繁闹集市。到明永乐年,黄浦江疏通,更加畅行无阻,人和物在此交流集散,有过往的,亦有滞留的,于是,东西南北中,五方杂居。要这么说,这白马就是日本的白马了,说不定还是名骏之后,如今偷安一隅,沦为引车卖浆之流。

再近些,约百年上下吧,仲夏之日,有清兵数十骑来到上海县城下。其时,李闯王都已退出北京,蒙古人坐住大半天下,明王朝流亡过江,偏居南地,史称南明,实际已是苟延残喘。这一年里,就更替了两轮权力,年号从“弘光”改“隆武”,下一年再改“邵武”,显见得在做最后的蹦跶。清朝廷并不放他们在眼里,只数十骑人马,串门一般来了。这边呢,南明水师挨门挨户喊了倒有千把人,却都是居家百姓,趿了鞋,披了衣,或空着手,或肩一杆晾竿,说说笑笑,真就像迎亲戚来了。方出城门,只见对面举刀策马疾驶而来,还没搞清楚怎么会事,立刻哄散,有跳水的,有绕城奔走叫号的。可那清兵不过逗他们玩玩,呼啸一周,忽一返身,打道回府。有传说,乘骑并非悉数离去,就有自行突进城门,从此在城内游荡,先是野了性子,后又为人家养,卖乳的白马就是它们的子嗣,牵马人呢,亦就是旗人了。这样,人和马都归了汉。

又有一百八十年过去,到了清道光年间。这一回,来的是英国人了。英国人分水陆两路夹攻上海。陆上一路又分两支,一支是皇家炮兵分队,二支是英军炮兵马队,率工程队和地雷队,浩浩荡荡逼北门而来。到达门前,见无甚动静,英国人也没听说有“空城计”一说,推门,门不动,叫人,人不应,命一名小兵爬上城墙,好比翻邻家院墙偷瓜枣的。那小兵下了城墙,兀自打开城门,人骑着马,马载着炮,轰轰隆隆地近来。城里果然是空城,官兵们老早闻风而逃,踪影全无了。这地方开埠通商就像老早就作好了准备,时间早晚的事情。英国军队阶级很高,军马自然也是马里的上层。那马载着炮或载着人,从卵石路上碾过,马首几乎与黑色的瓦檐平齐,真是傲慢啊!此时上海还是个蛮荒地方,贼盗遍野,不晓得有多少盗马贼的眼睛盯着呢!就不相信它们一个不少全回去老家。那么,这匹小母马,和它们会不会有什么亲缘?

还有人说,咸丰三年,小刀会起义将领刘丽川,骑的就是一匹白马。这白马骁勇忠诚,有几回,刘丽川遣人向镇江南京,与太平军接头,都是委任白马载去,星月兼程,无往而不回。有一回,人坠马毙命,那白马独自回来,看城门的人也都认识,由它径直去找刘丽川。次年,清军和法军联手出兵,前应后合,将上海县城围得个铁桶一般。小刀会困在城内,先是粮尽,后宰牲畜,再是罗雀掘鼠,最终树皮草根,竟然坚守整一年。咸丰五年,将领们决议背水一战,置死地后生,兵分几路,从西门,北门,东门突围。刘丽川是西一路的,在虹桥遭遇清兵,激战而死。那白马腾空一跃,跃过遍地尸首,不知去向何方。牲畜都是念旧的,何况马这样有性灵的造物,不免是返回城内,循主人旧迹,随后渐渐潜入市井,做了马里面的隐士。

据称,南通大实业家张謇,在苏北地区开创通海垦牧公司,其中就当有马场。马是从北地引进的蒙古马,外型不怎么样,体质却结实,肌腱发达,经得起磨砺。后来垦牧公司亏损不补,终于倒闭,打发了人员,牛马则四散。想必会有随马迁徙来的蒙古人,留下几匹性子熟悉的种马,仗着几代养马的秘籍,开个小小的种马场。但是,这一番小小的雄心不过是将张謇的失败重演一遍。即便是生性粗糙的蒙古马,也难以适应南方温湿的气候,马草又不对胃口,不得已病的病,阉的阉,跑了的跑了。最后剩下这匹白马,随主人沿途卖乳,终来到上海。经过数次交配,早已血缘错综,白马和它祖先的形貌相距甚远,按适者生存的原则,也变了脾性,服了水土,它其实是一匹杂种马了。

或者,也不排除,它来自赛马总会。这就来到了十九世纪中期。赛马总会的马都是有谱系的,有名有姓,而且受过教育——在赛马学校受训,好比西典军校。这实在太绮糜了,声色犬马里的“马”字就是指的它。几乎一夜之间,海上升明月,这城市成了远东的巴黎。犹如一个梦,梦里的人都是忘了时间的,一百年就像一瞬间,忽然梦醒,却换了人间。新生的工农政权彻底取缔赛马,收回跑马场的土地,这些马呢?这些马里面的纨绔,在接踵而至的柴米生涯里,它们以什么为生计呢?要这么想,这匹弄堂里的白马就是落魄的,相比从前,如今几乎和乞讨差不多。大约身处历史的局部,并不自知,所以仿佛没什么怨艾,安详地挨家挨户走过,出卖它的乳。那牵马的北路人,黑瘦的刀条脸,也是看不出年纪和哀乐的,主仆共守着什么秘密,是他们的身世之谜?

在这些身世渊源的上等马之下,这城市曾经还有着许多苦作的马,拉人,拉货,蹄子在码头的石阶上打滑,吃主子的鞭子,为让它们出力,阉了它们的生殖器,春天不再发情,这么些微的牲畜的乐趣就也没有了……哪一个是白马的先人呢?

你要是看着白马的眼睛,很难不动容,那眼睛里藏着多少驯顺,驯顺它的命运。这眼睛的轮廓呈出平行四边形,因角与梢都是斜长的。双睑极深,覆着粗长的眼睫。瞳仁是褐色的,看进去,如同一眼深井,井底有个小小的人儿,就是你,可你却不认得了。你看着你,就像今生看着前世。你也许还看见过白马的眼泪,一大颗一大颗地落地,噼啪作响。有时是北路人的粗手挤裂了奶头;有时候是脱落了马蹄铁,肉掌里扎进碎砖烂瓦和铁钉子;还有时候是生了搭背。它挺遭罪的,可都忍下了,从没见它起过反抗,也没见北路人对它有过温柔的表示。有善心的女人,摸着白马的脖子说:下一世投胎个人吧!可做人又怎么样,也没见北路人笑过,谁知道他在想什么。这人和马之间,看起来是冷淡的,也许却是至深也不定,因为都是同样的孤寂,是命运的同道。

偶尔地,千年难得,北路人发出“喔唏”一声,白马忽然迈开步子小跑起来,铃铛和马蹄声快了节奏,清泠地响起在弄堂里。马尾巴蓬松着,一扬起一伏下。腰和臀凸凹着,有一点妩媚,又有一点风骚。随了又一声“喔唏”,白马停下来,回到原先的步态,四周复又沉寂了。这时候,弄堂里无人,那北路人和白马也是因为无人,以为是他们的世界,才放纵了一下,其实呢,一扇后门里,有一双眼睛在看着呢!

这小孩子一直羞惭他不能得大人允许,买一碗马奶。尤其在这午后,北路人领着白马走遍了弄堂,也没召唤出来一个买主,小孩子们又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这条庞大的弄堂此时出奇的清寂着。通常,这小孩子总是伙着别的小孩子一起和白马亲近,可现在只有他一个人,他又没有买乳的钱。他知道,事关白马的生计。他一个人躲在门后,西斜的太阳照在弄堂里,黄澄澄的光里面,没想到,窥见了这一幕,北路人和白马竟是活泼泼的。这一幕,稍纵即逝,简直惊艳。他们安静下来,走出横弄,铃铛和马蹄又恢复原先的节奏。小孩子悄悄掩门而出,尾随其后。他跟着马和人走出横弄,走上直弄,又转进后一条横弄。夕阳将门扉染得通明,门后有隐约的笑语,可是,没有人出来,大约是因为过了喝奶的时间。偶有小孩子在弄堂,却埋头玩自己的新鲜的游戏。人和马兀自走在明晃晃的弄堂里,终于走完了所有的横弄,来到了弄底。

小孩子还是跟在后面,来到弄底的横弄。这条横弄更像是一条夹弄,比前边的横弄狭窄许多,所以也阴暗许多。两边楼房的格式也和前边不同,外墙上嵌着无数黑暗的窗户,一律沉寂着。水管盘桓,漏水洇透砖面,就有无数裂纹纠缠。水管里忽有激荡而下的水声,表明里面有着人的居住和活动。两边的楼房越离越近,那夹弄越过越窄,头上是一线天,眼看就要合缝,楼房陡然地断住,换成两面高墙,墙上有无名的茅草生长,在风中摇曳。北路人和白马走进高墙之下,就改并排为前后。人在前,马在后,小孩子在最后。脚下的水门汀先是变碎石路,接着又变泥地,马蹄声便也轻悄下来,铃铛自个儿叮叮着。小孩子等待白马回一回头,可是没有,白马和北路人一直向前,走到狭巷尽头。那里有一扇破烂的木门,门框胡乱嵌在破砖里,有光进到狭巷里,像是谁家天井里的光,这里的弄堂巷道都是四通八达。白马随北路人走过木门,有那么一瞬,镶在了那一块光里边,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出去。时间大约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

2007年5月26日 上海

 
p6
news
jintian journal
book series
jintian people
editorial team
selection
letter from editor
readers feedback
related links
submission
subscription
contact
p23

今天视野
| 版权声明 | 今天杂志 | 读者留言 | 投稿 | 订阅《今天》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0-2007, jintia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spa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