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评《思绪》的思想性

发布: 2009-4-17 22:12 | 作者: 毕捷





                    线条画《思绪》 作者:曲磊磊
                    原载《今天》第四期  署名:陆石


陆石的《思绪》刊登在《今天》第四期上,人们对这幅画的感觉和理解,因思想和艺术修养的不同而异,除少数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外,大多数人感到莫名其妙,这就有介绍的必要。

《思绪》的画面很简单:在深遽浩淼的星空,仰着一个苦苦思索着的头颅,头上堆聚着许多表示思绪的手,这些手紧紧压迫着思想者,遮住了象征着自由和智慧的星光。画面给人一种不可名状的压抑感。

感觉和联想,是打开所有艺术“迷宫”的钥匙,但是理解《思绪》,却还需要一点勇敢的回忆。昨天,袖里乾坤的野心家们,轻而易举地奸污了人民毫无经验的善良,整个中国,甚至连风烛残年的老人,也带着孩提般的天真,舍生忘死地进行着似是而非的革命,随着“革命”的继续,人们终于慢慢尝到了幻灭的苦果。在那随波逐流的年月,多少人经受不住思想炼狱的煎熬,呻吟着倒下了。而真正的思想者,却始终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他们拼力抗争,企图摆脱思想的窒息,推开精神的重压;他们也曾幼稚地乞讨过真理,乞讨过上帝;有时他们实在忍受不住精神上的酷刑,也想过妥协……他们的思想像一匙滚沸的铁水,在痛苦地翻腾;像打滑的车轮,在徒劳地空转……

想到这些,再看画面,我们的感觉已不再仅仅是单一的压抑,而是一种深刻的不堪回首的颤栗和绞痛。破碎的心灵在挣扎中呼喊,被重重思绪压得已无力支撑的脖颈仍在竭力支撑,思想者似乎面临着精神崩溃前的最后一次平衡,这种不和谐的和谐,赋予作品一种倒海翻江的内在动作,这种无力支撑的再支撑,使我们感到的,与其说是信念的力量,倒不如说是人类顽强而持久的生命力。

终于,一代思想者经过无数次“不免的失败”之后,获得了“注定的成功”,他们以找到了自己——人——的位置,而结束了昨天由于先天不足而铸成的噩梦。《思绪》恰恰表现了这一痛苦而不妥协的探索精神,记录了这一苦难而光荣的思想历程。这就是《思绪》的艺术真谛。

原载《今天》第五期
    


发表评论

seccode



View My Stats